地学院举办“地质事业观教育”之重温光辉校史报告
——纪念校庆60周年系列活动
(地球科学学院)9月17日晚7时,为进一步加强新生对我校六十年来沧桑巨变和辉煌历史的了解,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地球科学学院在教一楼二阶教室成功举办了纪念校庆60周年系列活动——“地质事业观教育”之重温光辉校史讲座,并非常有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建校以来首届毕业生、原构造地质系教授的叶俊林老师来给大家做报告。
叶教授从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北京地质学院1952年建校伊始开始讲起,将地大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向我们娓娓道来。学校秉承百年名校优良传统,探索由理工科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综合大学转变的60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创建、发展、蒙难、搬迁、重建、振兴几个历史阶段,分别是北京地质学院(包括北京地质勘探学院)、湖北地质学、武汉地质学院(包括北京研究生部)、中国地质大学四个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3个班的学生(46名)合并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叶教授介绍,北京地质学院创建初期,资源非常匮乏,学校老师少,教室简陋,缺乏很多必要设备……总的来说情况比较艰苦。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学校的创建,还是非常有热情的。就是这样一股子激情、这样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建校初期,学校一直仿照前苏联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大部分是运用苏联的教材来给学生传授知识,很少有自己编的教材。从1958年开始,为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开始走向社会,开展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增设了一批地质专业和专门化,试图走出一条办学新路。1961年后,恢复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较深入地抓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习的改革工作。1962年增设理科专业,从此,学院成为一所以培养高层次地质人才为主的理工科大学。然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学校遭受了空前的劫难,学校蒙难被迫外迁,暂栖荆州,更名湖北地质学院。
1975年,学校由湖北江陵迁至湖北省府武汉市,并将原武汉地质学校并入,学校进入全面的恢复重建时期,改为武汉地质学院。学校于楚天大地,二次创业。大家众志成城,重新崛起!突破单科性院校格局,构架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学科体系,中国地质大学顺势成立。
如今,历经半个世纪多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地质院校,逐步发展成以地质、资源、环境、地质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而这些,都离不开每一个地大人的努力。
中国地质大学自1952年建校至今,历经岁月风雨洗礼,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民族共命运,在投身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书写了令人骄傲的光辉篇章。六十年的征程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创造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些都是每一个地大人的骄傲!
讲座最后,叶教授寄语同学们重视自身锻炼。他谈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没有好的身体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地质野外实习工作的。所以在他上大学时,学校每天早上都会组织长跑。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来三四千米的路程在他看来,已是十分寻常。良好的身体状况也为他以后的野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叶教授的讲座让他们收获颇丰。重温光辉校史使他们深受教育,同学们都立志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地大人,时刻铭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勤奋求实,无私奉献,做出自己突出的业绩,为中国地质大学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