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在战火与和平年代皆绽放着革命光芒的女性,她始终没有卸下作为革命者的使命和担当,以一颗赤子之心,将铁血忠魂转化为育人之光,用生命书写了从铿锵玫瑰到灵魂工程师的壮丽篇章。
她,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王惠村,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关于她跨越74年的动人故事——一个关于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关爱后代的故事。
一、烽火岁月,绽放革命芳华
她穿一身素白衣,在枪林弹雨中与死神搏斗,对生命进行最赤诚的守护;她持一把手风琴,在寒霜满地里演唱,用艺术火焰点亮雪地里的希望。
——一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绽放的革命之花
1950年,美帝侵朝战火逼境,眼看熊熊的烈火要烧到鸭绿江了,正值青春年华的王惠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但她知道她要上战场保卫祖国!1950年10月份,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英雄部队的一员,她实现了参军梦,脱下学生装穿上了军装,顿时,她感到英姿飒爽,无比自豪。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1年3月25日晚7时,指挥员一声令下:“出发,快步前进!”她便同战友们跨过了鸭绿江……
激战之时,她是一名白衣战士,身穿素白衣,与死神搏斗。在这腥风血雨的战场上,她直面缺胳膊、断腿、肠子流出体外的伤员……但她是卫生员,她要救人,她是战士,她要勇敢。于是她克服胆怯,她的双手成为了守护生命的坚强盾牌。战斗间隙,她是一名文艺兵,一把手风琴,鼓舞战士士气。在死神左右相伴的日子里,王惠村没有停止歌唱,“我要用歌声、琴声,为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她的歌声不知慰藉了多少志愿军战士的心,在山坡上,在坑道里,哪里有战士,她们就到哪里去,为战士们唱歌,为英雄们唱歌。
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中,王惠村用青春和热血煅就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如同战场上的一朵梅花,绽放在最艰苦的环境中。
二、桃李满园,传承红色基因
她执三寸粉笔,以知识为犁,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劳耕耘;她那不灭光芒,化为一叶扁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育万千桃李。
——一位以教育为梭,以传承为线的时光织匠
1955年,王惠村随部队凯旋归国,响应军委号召,为建设祖国转业到地方工作。1958年调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任编辑和记者。1963年转入教坛,70年代中期,王惠村调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她将战场上的硝烟转化为教育的春风,继续在育人征途上书写着奉献的篇章。
桃李不言,下有成蹊。在校党、团委领导关怀下,王惠村在自己从未涉足的大学教学里开始了“老兵新传”。 她背着手风琴深入到每一个班级去教唱《勘探队员之歌》,在歌声中带领同学们唱出地质人的豪情,坚定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后来,这首歌被定为校歌,这段经历成为那一代学子们珍贵的回忆。同学们都称她是“地大美学艺术教育的元老”,他们回忆道:“王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同学们有问题都可以找到我,我能帮忙的一定帮。”任职期间,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甘为春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奉献自己艺术精华。她化坚强意志为教育火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白发映丹心,岁月难掩志。退休后的王惠村更加专注红色基因的传承和教育,30多年间她担任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年为青少年作报告传承红色基因,关心下一代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长。“只要有需要,我就去大中小学校给学生上党课,讲故事,红色传人”。退休期间,她参与红色宣讲300余场,活跃在红色基因教育的战线上。她所在的红星社区称她是一位“人老心红的常青党员”,是一个推不倒、压不垮的坚强共产党员,还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党员和校“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与此同时,王惠村不仅通过声音,更希望通过文字激励青年,便提笔撰写自传《人生如歌》,用朴实的文字总结自己的一生。她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下一代把个人梦想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实现个人梦想,就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她如同时光的织匠,以教育为梭,以传承为线,织就一幅幅红色基因的壮丽图景。她以生动的史实和深刻的教诲,为学生们编织出信念的铠甲,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途中,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很荣幸,我成为这300余场中一场的观众。这次接触虽短暂,但却无比深刻。听着王老分享她的种种事迹,伴随着王老激昂的语调,我感受到满腔的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几度激动要落泪。王老不能久站,那天她坐着,但中气很足,她的语言很有力量,她的宣讲让革命精神和知识之光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永恒的芬芳。她还为我们带来了《青春在战火中闪闪发光》的诗朗诵,这次的表演有些插曲,原定表演嘉宾有事,临时找到了学院的学长学姐去帮忙。学姐碰巧坐我身边,学姐激动地和我分享,“王老总是穿的精神奕奕地迎接她们,排练的过程中,一遍一遍,精益求精,她仍活力十足,不喊苦不喊累,要知道她已经89高龄了。”学姐分享了很多很多,随着表演开始,我的思绪被台上的王老激昂的声音拉回,“让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结束了,现场掌声连绵,是我们内心深处感受与共鸣汇聚成对王老及表演嘉宾的最高赞誉。我对学姐说:“我想我感受到了!”
三、不老之松,坚守信仰之光
“只要有信仰,就可以做生活的强者。”——王惠村
“你快去救别人,俺是共产党员,俺能自己爬!”一位拖着被炸烂的左腿的志愿军对王惠村喊道,这让她心中那颗红色的种子快速生根发芽。50年代,在王惠村朝鲜战场上入团的那天起,就迫切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80年代光荣入党。她说:“党组织对我的考验很长,但越是这样,越能证明我坚定的信仰。”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党组织的认可。
党为指引,不忘初心。战场上,她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和传递美好的文艺兵,展现了革命者的勇气和担当;教育岗位上,她以满腔热情教书育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生活中,当承担了经济、精神重重压力时,几乎无人可以依靠的她,却拼命地活成了周围人的坚实依靠;满头花白时,她常常忘却自己近90岁的高龄,为青少年作报告传承红色基因,关心下一代成长……
她一步一步扎实地打造一篇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篇章,“如今,我实现了参军梦、入党梦、教书育人梦、传承红色教育梦……我的人生得以飞扬,我将继续以信仰为舟桨,发挥我的余热,把全身心精力投入到我所热爱的社会公益活动中,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这位89岁老党员激情澎湃,神色动人地说道。
岁月为其铸魂,精神永远年轻,王老的故事还在继续……
当下,我们跨越了风雨如磐、挑战重重的岁月,走出了国家兴衰、命运起伏的阴霾,但我们仍需持续自我反思,探求前行的真理。要像王老那样,怀抱不渝的信仰勇往直前,以奋斗的姿态与时代并肩前进。
作者:欧阳嘉仪(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
指导老师: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