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9点,刘庆生老师应邀走进教室,为李四光学院地球科学菁英班、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珠峰班”2024级新生做题为《我谈大学生活》的报告。
刘庆生老师将自己大学与大学后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充满激情的侃侃而谈。报告有五个部分的内容:
一、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温家宝学长谈他的大学生活。
温家宝学长1965年本科和196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在甘肃从事地质工作18年。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大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学校档案馆收藏了他当年几乎门门功课都优秀的学习成绩单和野外地质剖面手绘稿,见证了温家宝学长大学期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温家宝学长先后于1994年,2002年,2012年和2017年四次回母校看望师生。1994年他随最高领导视察湖北武汉,特地请假1小时来武汉学校看望师生,在时任党委书记赵延明和副校长陈钟惠陪同下参观学校办学成果展览,期间他题写了后来确定为学校校训的“艰苦朴素,求真务实”题词。2002年国庆期间,来到学校看望学校师生。温家宝学长与老师同学们座谈中深情地回忆了北京地质学院8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真诚感谢母校对他的培育之恩。
他说:“第一、母校给了我地质专业知识;第二、母校给了我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第三、母校的培养和地质工作增进了我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2012年5月19日晚上温家宝学长专程来学校,在教一楼阶梯教室给师生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讲话。他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说:“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青年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最宝贵的。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不要忘记树立远大理想,把今天学习与今后工作结合在一起,练就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工作。” 2017年7月5日,已经退休多年的温家宝学长来到他学生时代求学的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习站。白天他在实习现场身背地质包,手拿地质锤聆听他的大学同学金振民院士对学生讲解构造地质现象。温家宝学长构造地质学专业出身,作为国际著名构造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的高足,颇有一番“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风范。晚上他在实习站操场给师生做了“我的大学”报告。温家宝学长长期以来对学校给予深厚感情以及关怀令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无不动容。
二、中国地质大学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与南迁武汉办学50周年的辉煌成就。
“我的大学从哪里来?”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我们的源头大学是北京大学,她由民国时期的1898年创办的北京大学和1919年由司徒雷登创办的燕京大学合并组成;1911年创办的清华大学;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即后来的天津大学;1896年创办的唐山铁道学。这些源头大学拥有大量在世界一流大学求学经历,且拥有很高学术造诣的学术大师。1952年由这四所大学的地学专业整体和部分基础课程教师,例如数学,物理,化学,测量学,电工电子等学科师资组建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并于1960年成为国家确立的首批64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他重点介绍1974年学校从北京南迁武汉办学后取得的各类成果,尤其是培养人才与科技成果质量,它是客观反映一所大学是否健康发展的指标。他提醒大家过去再辉煌也成为了过去时,对于莘莘学子更应该关注当下学校发展成就与治学环境。学校从北京南迁武汉办学50年来,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两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继承发扬了源头大学与北京地质学院治学的优良传统,发展形势喜人。
三、我对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解读。
刘庆生老师阐述了他在大学教师岗位上几十年来通过学习、实践、总结所收获的成果,介绍了对“大学教育”理念发表的系列论述,例如《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任重道远,中国科学报,9月23日转载》,《听剑桥大学校长乐思哲讲述大学的真谛,2012年8月4日科学网》,《徜徉在哈佛大学与MIT校园,2013年8月8日科学网》,《MIT的白板文化,中国科学报2013年11月4日A6版》,《庄严圣神的都柏林圣三一学院,2012年7月10日科学网》等。同时他还向同学们解读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及著名科学家大量有关“大学生活”的智慧箴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上大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看作为把尽量多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一代的一种工具,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能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把为社会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在大学本科新生开学典礼讲话中喊出:Learn to be!Learn to do! Learn to go!。显然,这些教育与科学大家在强调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强调要学会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大学生活应当有激情。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多位在海内外工作的优秀校友的成长经历。这些优秀校友之所以能够取得当下的骄人业绩与他们当年高质量的本科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他重点介绍了1998级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四位学生大跨度学科交叉激情学习事迹。他们四人除完成本校学习任务,还常常到隔壁华中科技大学蹭课,其中两个学生毕业时同时拿到学校的地质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学位,后来分别考上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数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另外两位同学分别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在分别任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处长和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五、大学期间应当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与“六多一少”。
五个关系分别为:理想与现实,大学与社会,学生与老师,未来与当下,通才与专才。“理想与现实”关系中强调同学们要正确对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现实;“大学与社会”关系,忠告学生要有“大爱”,要有社会责任心,应当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力军;“老师与学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人格平等,既要尊重教师的教诲,也不要迷信教师传授的知识,要多思考;“未来与当下”关系说明只有立足当下,将当下尽力做到最好,你才会拥有灿烂辉煌的未来。告诫同学们要摈弃“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虎头蛇尾”,大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那是你们人生成长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通才与专才” 关系,强调了大学生学习通识知识的重要性,通识教育培养人的终身学习理念、高尚人文素养、独立科学思维、理性批判精神、谦逊待人品质。
大学生活中的“六多一少”是大学生活需要注意的一点技巧。“六多”为:“多听、多读、多看”属于第一个层次——知识积累;“多想、多说、多写”属于第二个层次——表达,两个层次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注重两个层次知识学习与实践,尤其要注重利用学校及周边大学的学术资源提升自己的学识。“只要你有心,处处是课堂”;“一少”是指生活中少依赖别人,培养独立学习、独立生活与自控能力。
最后他以自己的生活格言“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和学习工作格言“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结束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