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
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简报  >  正文
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第70期

发布时间:2020-12-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简 报

第七十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工委办公室               202075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

——重温经典学习活动

(三)


2020511日起,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以线上讲堂为媒介,向广大学子展现了“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院士治学做人、敬业报国、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和感悟,用他们亲身经历为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

自节目上线以来,我校关工委、学工处、校团委一起广泛组织号召青年学生在线观看栏目内容,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地大学子来说,院士们求学科研、报效国家的人生经历分享无疑是非常精彩,极具吸引力的。接班人们从这些国之栋梁的成长经历中不断汲取着精神滋养,他们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蜕变,有所成长……

通过观看学习戚发韧院士的故事分享,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张轩瑞更加明白了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新中国零基础的航空事业随着那一代的航空学子一起成长,现如今中国成了世界航空大国,而当年风华正茂的学子也成了功成名就的老科学家。

祖国的未来得靠青年一代,想要成长为未来的中流砥柱,张轩瑞认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戚院士对青年的寄语也让他感触颇深,这与地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所蕴含的精神也不谋而合,当代大学生就是需要能吃苦、不怕吃苦、主动去吃苦的精神觉悟,毕竟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时代的风吹雨打的。

愿仍在最好青春年华的我们,能不负光阴,在多年后回忆之际,也能无怨无悔。

黄旭华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三十余载,带领团队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震慑他国。在看完黄旭华院士的事迹之后,工程学院地质学类专业的鄢新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黄旭华院士这样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老一辈科学家,是国家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现如今国际局势风波诡谲,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作为新时代青年,鄢新民认为,我们有义务接过传递棒,向黄旭华院士等人学习,怀揣着爱国之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说明: 照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庞仁洪看来,这就是欧阳自远院士的人生写照。

听过欧阳自远院士的讲话,庞仁洪感叹于他求学的勤奋努力,年少求学的欧阳自远认为年轻人应该为国家的富强来献力,所以义无反顾的报了北京地质学院为第一志愿。在最艰苦的年代,他立志献身于祖国,不求名利,在新疆投身科研建设十几年。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家国情怀。欧阳院士谈到当今中国发展,他说今天中国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在国际上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中国一定要认清楚一条路,发展高新技术,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这条路,没有别的路可走。青年一代一定要努力学习,担当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重任。

欧阳自远院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他治学做人、报国追梦的奋斗历程,作为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无疑是一堂有着深远意义的堪称模范的思政课,用爱国敬业精神感染青年,用艰苦奋斗信念奋斗人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端坐在椅子上,口齿清晰地讲述那一段崎岖的岁月。一代人几十年的辛苦征程,由先生用轻松的口吻讲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田卓不禁有几分唏嘘,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崇敬与自豪。

“院士回母校”,先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感恩母校,感恩清华提供的良好环境,感恩清华给予的政治生命,感恩清华推荐的圆梦机会。感恩是植于人骨子里的情感,感恩母校,才有了奋发图强的动力;感恩祖国,才有了为国效力的激情。

田卓在总结中这样写道,国之脊梁,是像栾恩杰院士这样的伟人,更是我们中国人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新时代,新青年,你我也自当坚定信念,立足实际敢担当,做中国梦的合伙人。

作为一名材料与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此次闻雪友院士带来的讲座引起了李昊楠的诸多共鸣。

闻院士提出:科研要注重细节方面的问题,重视问题的解决,这为李昊楠平时的学习生活指引了新的方向,“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在科研中亦或是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都要保存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品质。

艰苦环境的磨砺都将是人生的财富,生活与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此时如果可以化困难为动力,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是李昊楠的又一个收获。更多地是,闻院士带来的知识与人生道理将在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延续。

院士们的人生经历分享只有短短几十分钟,但是这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如何格物致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在各自人的生课题中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将会进行无限地探索,最终成长为时代之光。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

关 心 下 一 代 工 作 委 员 会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联系邮箱:ggwb@cug.edu.cn      电话: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