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
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简报  >  正文
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第69期

发布时间:2020-12-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简 报

第六十九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工委办公室                      202073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

——重温经典学习活动

(二)

2020511日起,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以线上讲堂为媒介,向广大学子展现了“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院士治学做人、敬业报国、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和感悟,用他们亲身经历为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

自节目上线以来,我校关工委、学工处、校团委一起广泛组织号召青年学生在线观看栏目内容,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引起了地大学子关于学术研究、人生格局、家国情怀的种种思考,院士们的人生故事分享使得他们昔日的疑惑找到了坚定的答案,同时也在启发着他们去发现更多的为什么。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的奋斗求学经历令来自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邵乘霖有了许多感想。戚发轫院士出生在战乱年代,求学时期他看着敌国飞机在天空中肆意轰炸着我们的家园,强烈的爱国情怀促使他发愤图强,最终如愿进入了清华大学航空系。戚发韧认为自己不是那种聪明的学生,只能笨鸟先飞,克服了许多困难后才有现在的成就。

邵乘霖说,现在的大学生有和平的学习环境,享受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一切离不开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我们应该永远保持着内心的爱国精神,将之作为安身立业之本,在选择未来的道路的时候,除了自身的兴趣和发展,应该也要多想想祖国需要怎样的人才,做什么才能够为祖国作出最大的贡献。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无论我们未来从事何种职业,走向哪条道路,我们应当怀着奉献、钻研、求索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我们之后的工作之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增砖添瓦。

30年时间里我没回过家,我还是无怨无悔”,黄旭华院士30年放弃家庭的温暖严格履行对国家的诺言,这深深感动了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类专业的刘林秋。

韶华献于国家,姓名隐与深海。短短十二字概括了黄旭华院士光荣的一生。

在抗战中求学,饱经战乱的苦难,黄院士对“没有有力的国防,因此受人宰割、受人欺凌”有深刻理解。在毛主席的号召下,黄院士和其他的核潜艇研究人员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十年不行,一百年;一百年不行;一千年;一千年不行,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正是这种精神开启了我国核潜艇伟大征途。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他们名垂青史,也感染者我们一代代的年轻人踏实向前。

刘林秋认为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并投身于祖国的发展建设当中,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青春年华的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欧阳自远院士来自医生世家,在报考大学志愿时父母都希望他学医保饭碗。但是当时国家在号召青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国家需要发展,他觉得年轻人就应该献身于国家,义无反顾的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

当受到国家邀请时,他义不容辞的奔赴到前线,带领团队承担中国地下原子弹试验场的研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欧阳自远提出国家要发展,就要促进高兴科技,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这条路。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的旦增康珠从中感受到了欧阳自远院士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她决心更加努力学习,打好基础,胸怀大志,报效伟大的祖国,要以欧阳自远院士为榜样,时刻心系祖国,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在回校活动中,还未开场先言感恩,这令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蔡子延为之动容,常怀感恩之心,心灵才会安宁清澈。栾恩杰院士说:“中国人有能力去,我们在航天探索上要表达我们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的奥林匹克”。虽然专业知识领域的交集比较少,但是蔡子延认为这种科学精神却是中华儿女所相通的。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活动中院士们的宣讲是非常精彩的,能去听听他们治学做人,奋勇追梦的人生故事,从而感受到名人大家的人格魅力令蔡子延受益匪浅。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上线,给了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机会去了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的背后的那些事。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陶晓颖,就借这次机会了解了著名船舰燃气轮机专家闻雪友院士的故事。

闻雪友院士曾自己改掉了涡轮题目中不合适的一处设计,并向老师讲明了修改的原理,获得了老师的表扬。这个故事使陶晓颖意识到,注重细节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可以为我们提供给新的想法,帮助我们成功。

在一次发动机性能测试中,机器总会有断断续续的噪音,但是功耗还是正常的,闻雪友断定机器出现了问题,坚持分解,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看到后面的故事陶晓颖才知道闻院士的底气从何而来,来自于经历、来自于经验、来自于扎扎实实的工作。她不禁感慨“哪有什么一战成名,一切都是万炼成钢”

陶晓颖虽然不是很了解机械知识,但是她认为院士们的治学科研态度是年轻人都应该学习的,并且要将所学贯彻到工作学习之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时代在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无论时局转变地如何迅速,院士们严谨治学、敬业报国的精神都是我们应该追寻的。早期的艰苦环境并不能阻碍院士们完成自己报效祖国,富国强民的使命。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将个人和国家有机结合起来,在投身于祖国建设中活出时代风采。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

关 心 下 一 代 工 作 委 员 会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联系邮箱:ggwb@cug.edu.cn      电话: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