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简 报 |
第六十八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工委办公室 2020年6月23日 |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
——重温经典学习活动
(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勉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广大学生学习院士事迹、弘扬院士精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工委积极响应教育部关工委号召,组织二级关工委、学工处、团委开展了“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学习活动。活动采用在线观看的方式,学生们在线观看视频,重新温习了院士们作为主讲人的一堂堂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了对大国工匠的敬仰以及自己的报国之志。
海洋学院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马晓晨:因为毛主席说了一句“核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坚定了黄院士的人生走向,儿时的他的亲身经历让他感受到只有祖国富强起来才有能力抵御外族的侵略和压迫。他说“学造船,我可以造军舰,抵御外国人的侵略,保卫我们的海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黄院士和无数共产党员一样,怀揣着初心和使命,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国人民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他们是敢于担当的奋斗者,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一句“30年没回家,我无怨无悔!”深深地震撼了我,黄院士为了海防强国,一干就是30年。为了保守国家秘密,不得不背负家人的误解与质疑,默默地奋斗在祖国核艇事业的第一线。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核艇人的奋斗精神。黄院士寄语青年大学生:“国防科研国际上技术竞争非常激烈,要靠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有面对艰苦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吃苦耐劳、坚定信念,有奉献精神,下决心看准了这辈子都搞这个,你就可以成功。”黄院士语重心长响彻耳旁的寄语,更加激励我奋发向上,我虽然没有他那样高深的知识,不能像他一样为国家做出如此之大的贡献,但我也会竭尽所能,砥砺前行,为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材料与化学学院本科生岳嘉宁:在学习了“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第五期,看完了闻雪友院士的演讲之后,我深有感触。闻雪友院士让我比较有共鸣的一个观点是“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生活中有很多人提起他们认为的科研人员时,都是“性格刻板,严谨,一丝不苟,只知道做实验”。但是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有一些“不一样的”兴趣爱好,弹琴、绘画、体育运动等等,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拓宽人生的宽度”不是说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到极致就可以了,而且培养“不一样的”兴趣爱好同样也可以对自身所处的行业有所帮助,正如闻雪友院士所说,“画设计图需要美感,艺术感,这些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你那些兴趣爱好中培养出来的”。
材料与化学学院本科生王森昊: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闻雪友院士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进入研究院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这种艰苦朴素、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闻老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在科研业余时间陶冶情操、进行艺术鉴赏,这样也对科研有着帮助,正如闻老所说“你的各方面兴趣爱好多一点,当你碰到任何倒霉的事情,你就不会觉得太痛苦。”闻院士艰苦朴素、敢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不断向前。
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郭志刚:欧阳院士的讲话中,处处显露出他高尚的爱国热枕与赤诚的报国之志,“想要发展高新技术,中国人只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院士情真意切的话语字字句句敲在我心头。从上个世纪到现在,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了科技上的严防死守:不派遣科学家对中国进行科技指导、不出售一个航天元器件给中国、封锁华为5G、限制中国科学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在不可能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欧阳院士用一生的时间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也要接过院士手中的接力棒,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扎实基础、培养各项能力,用我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我相信,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接力奋斗、披荆斩棘中,中华民族终有一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经济管理学院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研究生杨柳:观看了戚发轫院士的线上讲堂,我为一代代航空人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严谨务实的专业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戚发轫院士的“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有充足的信心”保证了中国到现在为止的十艘飞船、十位宇航员上天都没有出现问题,这是具有严格的质量意识和严格的管理作风才具备的底气;因为国家需要就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三个志愿全部填写航空系,59年致力于航天事业,这是戚院士壮大国防、保家卫国的奋斗方向;年轻时不是学霸但是努力学习,没有因为输在起跑线上就丧失信心,这是戚院士的“马拉松赛跑”式的学习精神。戚院士寄语青年学生“希望年轻人,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贯彻到工作中。”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具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应当以严谨严格的态度追求卓越学术,用青春建功新时代,以专业实践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刘伟:今天观看了栾恩杰院士的演讲,年已耄耋的栾院士在发言中一再强调着清华母校对自己的恩情,提供给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也帮助选择了让他奋斗一生的职业,投注热情、热血和力量,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功勋之臣。栾恩杰院士32年前是我国潜地导弹的总指挥,通过整整28年的钻研,和整个团队一起攻坚克难,从“一穷二白”的技术困境中突破,实现了突破了我们中国没有导弹核潜艇,没有导弹核潜艇上的导弹的历史。这段故事鼓舞人心,毛主席那句“我们中国人自己干,导弹核潜艇我们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习总书记说“高科技买不来,咱中国人一定要研究,一定要自己搞”,让我们看到了时间变迁,历代领导人身上不变的决心和志气,这些口号也鼓舞着一个个青年们努力学习、为祖国蓬勃发展的事业贡献力量,让人热血沸腾,满怀信念。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日子里,看到各位院士们在自己母校致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也不禁让人畅想几十年后,我与母校阔别重逢的场景,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不负母校给予我的指引和教育,不负恩师的诸多指点,努力奋斗,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地大人。感恩母校,前行路漫漫,地大精神与栾院士的航天精神都将镌刻我心,此生不忘。
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牛玉浩:看完闻雪友院士的报告,我备受感动,无比振奋。闻雪友院士,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一个忠诚笃定的人,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闻雪友院士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毅然决然选择了进入研究院工作,为我国的舰船事业奉献了他老人家的大半生,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了中国的重担。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向闻雪友院士学习,注重思想道德与科研精神的培养,树立家国情怀、报国之志。闻雪友院士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优秀的艺术家,科学与艺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艰苦环境的磨砺是人生财富,在满怀理想,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要不忘初心,开拓思维,将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勇于创新,这能让我们在生活中获益良多。
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重温了院士事迹,再次感受到院士们强大的人格魅力,学习到院士们治学做人的品质、科技报国的精神;同学们重新聆听了院士教诲,不仅树立了职业理想、确定了职业规划新方向,也激励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决心。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
关 心 下 一 代 工 作 委 员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