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谈
首页  >  文化传承  >  教书育人谈  >  正文
王惠村:美育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的作用——八、九十年代学校美育教育点滴回顾与体会

发布时间:2024-12-25

重视美育教育,迁校中克服困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七十年代学校从北京迁校于武汉,校领导很重视大学生开展美育教育,把我调至校团委负责做此项工作。一面组织学生美育选修课,一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数千名学生,就我一个不惑之年的光杆司令,能担负起这副重担吗?

“能!你行。”时任团委书记的张锦高同志对我说:“王老师,你是一个抗美援朝老战士,是部队培养出来的老文艺工作者,我们坚信你有高度的责任感,有能力、有热情,一定能担负起大学生的美育教育。”

我说:“感谢领导的信任,我一定竭尽全力工作,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在校党委、团委领导关怀下,我带领同学们,勇往直前,在自己从未涉足的高等学府开始了“老兵新传”。

我在张锦高书记直接领导下,开展美育教育。一面自编教材,《音乐基础知识与中外名曲赏析》,落实美育选修课的教程;一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学生课余阵地,广泛地普及美育教育。

开设第二课堂各种文艺班的培训,有声乐、舞蹈、器乐、文艺创作、诗歌、绘画、小品等,培养出不少文艺骨干,输送到大学生课余文工团:合唱团、管弦乐团、民乐队、服装表演团、话剧、曲艺队里。

迁校初期,美育教学设备设施简陋,我发扬了在朝鲜战争环境下,为战士们开展文艺活动的艰苦奋斗精神,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以忘我开拓工作的态度,双休加班加点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育教育工作之中。

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钢琴,没有排练室,更没有演出舞台(幕布、灯光、音响设施),一切从零开始。

张锦高书记带领我和学生文艺骨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迎着困难上,积极开展美育教育。并发动各院系分团委书记、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大力支持校团委组织的文艺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我背着家里的手风琴深入到每一个班级去教唱《勘探队员之歌》,在歌声中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质专业的兴趣,坚定了同学们从事地质事业的决心。我自己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激情和感动。

我带着家里的录音机,为美育选修课的学生,讲解自编教材《音乐基础知识和中外名曲赏析》。

图片普及美育教育硕果累累

图片利用学生食堂做演出场所,举行《庆祝迁校三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由张锦高书记带领各系分团委书记,亲自装上自做的幕布,向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借灯光、音响、站台。师生共同努力排练了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颂地质人豪情的精彩节目。加上邀请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的协助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反响强烈,受到校领导、师生们的好评。

图片校大学生各文艺团体,配合学校庆祝大型活动演出;元旦、国庆、校庆、校运动会、“五四”、一·二九等,演出自创节目歌曲有《把青春献给祖国山和水》《帐篷搭在泉水旁》《地下宝藏等着我》《我们是探宝姑娘》等,创作的舞蹈有《走向明天》(找宝石花)《晨读》《科学院里百花香》等。创作的一首首歌曲和一个个舞蹈,反映了地质学子刻苦学习的豪情,立志献身地质事业的坚强决心。77届周同学是哭着鼻子入地质学院的,因为她不想学这个地质专业,她参加大学生文工团后,一遍遍高唱《勘探队员之歌》一次次排练演出舞蹈《为了明天》(扮演宝石花仙子)使她感受到地下有无数的宝藏在等待着地院学子们去开发,从歌声、舞蹈中受到了教育和鼓舞,从而坚定了她学习地质专业的决心。

图片学生文工团代表学校参加历年湖北省高校文艺汇演,名列前茅。以上自创歌曲、舞蹈节目,分别荣获一、二等创作、表演奖,并入选湖北省广播电台“大学生校园优秀歌曲、舞蹈”节目。

图片每逢纪念“五四”青年节、“一二·九”学生运动,都要开展大型红歌比赛活动,并成为制度化。要求每个院系大学生合唱团不少于100人,在比赛大会上几千名学生,同声高唱《勘探队员之歌》唱出了地质学子热爱地质专业的豪情,高唱《黄河大合唱》唱出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参加过的同学们多年后回忆起来都激情澎湃。

图片当时各媒体纷纷来校采访报道我校学生大合唱活动。1986年《湖北省群众文艺指导刊物》(120期)刊登了本刊记者写的一篇文章《地质学院歌声激昂满校园》:“朋友,你去过地质学院吗?如果没去,我建议你去看看,感受地质学子,满怀豪情大唱红歌的场景,你会受到鼓舞的……”编者按:“重视课余文艺生活,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造就这批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栋梁,是时代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地质学院的作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1988年为纪念“五四”青年节,组织全校大学生高唱红歌比赛,几千多人聚集一起唱红歌,歌声嘹亮、气势磅礴,省电台记者来校采访后写成新闻报道“地大歌声阵阵”,并将演出的歌曲录音在湖北省电台播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89年报社记者来我校采访,了解地质学院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我向记者介绍了学生乐队有一个“奇妙的打击乐”,记者问是什么一个“奇妙的打击乐”呢?我说当年我在朝鲜战场上,在艰苦的激战中,看到战士为开展阵地文艺活动,因陋就简,废品利用,用废罐头盒做二胡的底,在坑道里拉出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起到了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启发,让老师、同学们学习艰苦建乐队的光荣传统,于是他们就用废汽油桶装饰后做打击乐,这一创举,不仅增添了演出效果,还使乐队师生受到了红色传统教育。

学校开展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周末有舞会、有唱歌活动、服装表演活动,吸引了不少兄弟院校来我校观摩学习,对我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称赞不已。

多年的美育普及教育,培养出无数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高的优秀人才,如:专业学习尖子的刘一新同学,他是文体骨干,又是团干、学生会干部,他是我校学生中全面发展的突出人才,被选为湖北省共青团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十一届共青团团代会》;文工团李志新是国家登山队的优秀人才;学生文工团秘书长罗湘赣,是地质单位的院长,他不仅抓科研工作,还抓职工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本单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受到群众好评。

我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普及美育教育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曾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术会议及湖北省音乐教育分会上进行了交流,获得了兄弟院校的称赞与好评。

我校八、九十年代在大学生中,普及美育教育所取得丰硕成果,要归于校领导的重视,老师们辛勤的工作,同学们的努力。

作为美育教育负责人的我,即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我付出了不少辛劳,取得以上成绩,而深感满足与欣慰。

图片重视美育教育是我校的光荣传统

图片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1987年国家教委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成为综合性大学),地大成立了艺术传媒学院,招收了艺术专业的学生,一部分同学受到更加专业的美育教育。要依托建立了专业学院的优势,在大学生中更加广泛普及美育教育、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音乐知识赏析水平,这项工作,校领导一直没有放松,做出了更大的成绩。

地大学生话剧团,创作的话剧《李四光》,在全国高校中巡回演出,反响强烈。地大大学生各文艺社团参加高校文艺汇演,有声有色、十分抢眼,屡获殊荣。校园文化活动更加风生水起,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我从事美育教育几十年深刻体会到:普及美育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成才的积极作用。

以美辅德,美育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育功能的有机整体。换言之,是教育与美感相结合的审美教育,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中更趋于真善美。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以美辅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进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涵养德性。

以美益智,理工科大学生大多侧重于逻辑与论证思维的培养,而音乐艺术则更多地擅长于形象与联想思维的培养。通过音乐,可加深他们对社会的理解、运用概念、推理、判断的头脑去观察客观世界,与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的特殊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即艺术思维方式)相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便可更加充分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绩的事例很多。

以美促体,在优美音乐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中锻炼身体,以愉悦来影响心理,以艺术来陶冶情操,有利于身心健康。随着音乐的美感加强运动,锻炼身体,不仅愉悦心理,还可活跃人的思维,开阔视野,启迪人的灵感,丰富人的想象力。

翻开历史,古今中外喜爱音乐,被音乐所陶醉、所鼓舞的名家伟人不在少数。中国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十分酷爱音乐,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

因此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中不仅要学好专业,还要具有美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中,美育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参加了美育选修课的学生,及参加学生各文艺社团的骨干,更加聪慧,思维活跃,敏捷,有才干。参加文艺社团的学生,强化了思维能力提高,大大促进了学习效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不少。

文艺骨干担任了各文艺社团的领导,锻炼了他们的领导组织能力和责任感,他们到工作岗位上,很快适应工作的要求,而成为优秀的接班人。

我衷心祝愿中国地质大学越办越兴旺,重视美育教育,发扬我校光荣传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联系邮箱:ggwb@cug.edu.cn      电话: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