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地大42年,其中在职工作23年。在职时也参加了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本科生教学上。因为我是36岁才在本校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的,由野外地质工作者变成了学校教师,后半生才从事地质教学的。因此,最多只能称得上是地质教学后半生。2006年3月退休后继续不间断地从事了地质工作,其中也还参与了本科生教学。下面我就以记事的形式记述我的本科教学后半生。
本科教学第一关
室内课堂教学关
1983年开始上当时教研室4门主要课程《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的实验课,聆听了教研室四大名师邱家骧、游振东、路风香、余素玉老先生的讲课,在实验课的教学上有幸接受了他们精心的指导。在上好实验课的同时,我写好了《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两门课程的讲稿,并请路老师和邱老师进行了审阅。为了讲好这几门课程,我再次听了一遍叶德隆、王仁民、徐安顺三位老师的讲课,学习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984年我开始主讲《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两门课程。同时我又备好了水文、工程地质专业《岩石学》、《矿物岩石学》两门课程的讲稿,很快又主讲了这两门课程。
教研室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个方向,每一门课程有专门的老师讲课,一般是不串行的。后来,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能讲授教研室的四门主要课程。我又备好了《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两门课程的讲稿,时任教学秘书的我带头打通、讲授教研室四门课程达5轮之久。这使我对岩石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我以后的岩矿鉴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还讲授了岩石学专业的课程《油浸法》。这样,我成了教研室讲授课程最多的少有几名老师之一。除了我时任实验室主任时为了使我们岩石实验室成为学校八大省级实验室之一的一个学期和到莫斯科大学进修的一年没在担任教学任务外,其他学期学年都是满负荷、超负荷地工作。
在我的记忆中,我没有一次因病请假不上课的。除了到西安拿秦巴科研项目调过一次课外,再也没有调过课。为了使本科教学正常进行,我甚至放弃了两次参加在国内举行的国际地质会议的机会。
在我们之前,教授只是讲课而不带实验课的。从我们开始,既讲大课也带小班实验课,在教研室形成了风气。我的一个曾经的学生用开玩笑的埋怨语调表扬我们说,就是你们带了个坏头,害得我们跟你们一样受苦。
我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生也同样要求严格。上合班大课时,我至少提前15分钟到教室。上小班实验课时我一般要提前半小时到实验教室,把教室扫得干干净净,实验桌上的仪器用品摆得整整齐齐。若学生弄乱了东西、搞脏了地板我就会发现,对他们进行批评。
我每次上实验课前一天,都要准备好实验用品,不管上了多少次了,都要把上课用的岩石薄片在显微镜下检查一遍,我自己也感觉累。实验员对我说,别的老师都不像你这样,你也不要那么累嘛!我说,我这是养成的习惯,改不掉的呀!
从地学院有基地班开始,我就经常担任基地班的教学任务。基地班的学生很爱学习,实验课到了下课时间还要拖堂学习不愿意走。他们说,老师,我们经常拖堂,你累不累呀?我说,我不怕累,只要你们爱学习,累一点我也高兴。我对所有学生都要求严格。若我发现哪一位学生学习差、可能会不及格时,我会主动辅导他,催促他学习。用我的话说,谁要是可能不及格,我骂也把他骂及格。
我的对学生严格是出了名的,现在有的老学生说起我当时对他们的严格,说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但大部分学生对我的严格是理解的。一个管教学的副院长告诉我一个学生在毕业前座谈会上的发言:曾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我们在他那里能学到东西,我们更喜欢这样的老师。
我还担任过一个基地班的班主任,被评上过校级优秀班主任,还获得过校级教学优秀奖、“三育人”标兵。
本科教学第二关
野外地质实习教学关
1983年教研室派去周口店实习基地的是与我同时分配到教研室的我的研究生同班同学钟增球和另一位老师。1984年轮到了我和与我同时分配到教研室的我的另一位研究生同班同学桑隆康。当时我爱人还在青海工作,没有调到学校,我在武汉带两个小孩完成室内课堂教学任务困难不是很大,但要把两个小孩丢在武汉,我一人远离武汉去北京周口店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向教研室表露我的困难,我求助我的同母异父的三个弟弟的后妈到武汉给我带了两个月小孩,我顺利地通过了野外地质实习教学关。
当时周口店教学实习队要求教研室每年要派去两名老师。1996年又轮到了我,我又去了一次。1998年我被评上了教授。为了支持年青老师的进取、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科研、写文章,我从1999年至我退休前的2005年连续7年承担了北戴河、周口店的教学实习任务,其中有一年连续带了北戴河和周口店两个基地的实习。有一年连续带了周口店基地的前后两轮实习。那段时间我和刘东健老师“承包”了周口店的教学实习任务,年轻教师再也不用为没有时间去周口店而苦恼,我退休后很多年后教研室的一些老师还在怀念我对教学实习和为他们的付出。
在职期间,我总共到周口店实习基地8次、带过9轮实习,加上退休后去的两次共10次。我对周口店实习基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的身影和深深的脚印。我与长期奉献在那里的原区地教研室的赵温霞、章泽军、秦松贤三位得力干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深情厚谊的朋友。
在那里,我不仅是教学的主力,还积极参与了标本陈列室、图书资料室、显微镜鉴定室等三室的建设;后几年,我负责了实习教师的全面备课,成为了赵温霞队长的得力助手;我还担任过地质、资源类实习队的副队长,担任过水文、工程地质类实习队的队长。赵温霞、章泽军、我、李方林、李昌年五人的教学研究项目获得了湖北省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我个人被学校评为为周口店实习站发展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教师。
本科教学第三关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关
1999年以前的17 年里,除了到周口店实习站的3年外,每年都带了1-2名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指导他们的毕业论文。
在毕业实习中我从不摆老师架子,而是身先士卒,吃苦在前。海南实习时,学生不太勤快,到湛江时我亲自背着标本到火车站托运,致使治好的胃病复发,以后花了10多年时间才又基本上治愈。到河南嵩县实习时,一个学生嫌乡政府招待所的床单脏,不愿住招待所,要到县城住旅社,我就亲手把他睡的床单冼干净,把他留下。一个学生做周口店地质论文时,野外标本采得不合格,我就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专程到周口店,爬上悬崖峭壁,给他补采了样品。样品交给他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指导毕业论文时也非常认真,有时天天都去检查学生的论文进度,对他们进行指导。看他们所写的论文时甚至对标点符号都进行修改。其他的学生都羡慕我指导的学生有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我还于2003年、2004年两年带领基地班的部分学生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技术大学贝加尔湖畔实习基地进行国际野外地质实习。
关云长过5 关斩6将,我过本科教学3关用了后半生时间。由于我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本科生教学上,我的科研成果就没有其他老师的那么显著,我带的研究生也没有其他老师那么多。但我每年室内课堂教学要上5、6个班,每年周口店实习站上大课有10 多个班,我教过的学生遍天下。
退休后我还两次到周口店实习基地、一次到秭归实习基地参与教学实习。袁晏明队长把我所有的地质路线教学讲课都录制成视频,2014年我作为退休教师代表参加60周年站庆时,一些教授告诉我说,他们还在看我的讲课视频。至今我还经常给本科生答疑辅导,参与地学院地球物质科学系的实验室建设。从2021年开始至今,每个学期到澳门科大讲课一个月。1989年学校代原地矿部给我颁发了献身地质事业30年的证书证章,计算至今,我已经献身地质事业65周年。
老骥不伏枥,仍然疾奋蹄。我今年80岁了,虽然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有困难了,但本科生的答疑和系里的本科生教学建设我还将继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