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
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简报  >  正文
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第63期

发布时间:2020-11-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六十三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工委办公室           20191211

对话峥嵘岁月,讲好地大故事

携地大朴素之精神,寻地大醇厚之历史

——“地大之心”团队采访纪实

校史史料采集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报道<>

“地大之心”采访团队参加暑期专项实践口述采访活动的初衷简单而真实,作为对地大有着强烈归属感的千千万万个学生之一,我们深深地热爱着我们的学校,对地大办学发展史、地大故事、地大文化、南迁精神等地大历史精髓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希望通过聆听老一辈地大人心中的地大故事,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地大精神与品质,进一步感受地大历史的魅力。带队指导老师档案馆副馆长朱丹老师对我们说:我深知,地大的诞生、成长、南迁和发展是不平凡的。这些不平凡历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应该被我们新一代地大人所熟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赵克让和卢作祥两位老师,整个采访共用时间846分钟,从中整理形成口述史料文稿14万字,共整理收录珍贵史料73件。


瘦削挺拔的背影,平易近人的微笑,亲切温厚的大手,赵克让老师给团队成员的印象不再仅仅是资料上的行行文字。他坚定地向我们走来,神采奕奕地讲述着地大67年来的峥嵘历程。

在地大拥有多重身份的赵克让老师,从多重角度给团队成员讲述地大历史。作为学习优异、工作出色的机灵“学霸”,他功课接近满分,致力于学生工作,担任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实习同劳动的“五同辅导员”;作为南迁羁旅、留守沟通的中流砥柱,他两次担任迁校留守处的处长,在克服自我困难、做好自我思想斗争之后,毅然扛起重任,助力学校成功迁校;作为献身后勤、积极工作的地大之盾,他解决了学校的吃饭困难、燃煤困难、上课困难等现实问题,成为了老校长赵鹏大赞誉的“煤气罐精神”的发扬者;作为原中国地质大学总校、党委副书记及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副校长,他坚定“合则兴、分则衰,永不分家”的信念,殷切期盼“办好一所大学”,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联合南北统一申报211工程建设。他热爱后勤工作,强调不要小看自己的工作岗位。他说: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永远牢记在心,廉洁奉公,不贪不占;他还说:要肯动脑子,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赵克让老师对地大发展及当代大学生怀有殷切期盼,他说: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他说,要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习次数;他还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恢复地震专业和地质力学的教学。


采访卢作祥老师时,得知卢老已有95岁高龄了,卢老拿出珍藏已久的教案给我们讲述学校艰苦创业、编写教材、撰写教案等鲜为人知的故事,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老教授对学生的无私大爱和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教好学生,卢老努力探索教学方法,认为教学是师生合奏的乐章,老师和学生要教学相长。虽然卢老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依然很关心学校的发展,从西门的校训石碑到操场围墙的校训题词,很多大家不注意的一些学校里的小细节他都娓娓道来其中的由来。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南湖弃地址的真实背景、南迁办校的艰辛历程、迎难而上的地大师生,团队成员采访时仿佛身处于学校那段颠沛流离的时期。新时代的地大是老一辈地大人一点一点拼搏出来的,现在的一切美好都来之不易。历史缄默深沉,若无记录,地大宝贵珍稀的历史便只能湮没于历史长河里。身为地大人,每一位师生都有责任和义务投身于地大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贡献。

 

中 国 地 质 大 学(武 汉)

关 心 下 一 代 工 作 委 员 会

2019年12月11日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联系邮箱:ggwb@cug.edu.cn      电话: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