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课堂 学习院士精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工委开展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学习活动总结
2020年5月11日起,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自节目上线以来,我校关工委配合校学工处、校团委、二级关工委,广泛组织号召青年学生在线观看栏目内容,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栏目引起了地大学子关于学术研究、人生格局、家国情怀的种种思考,院士们的人生故事分享使得他们昔日的疑惑找到了坚定的答案,同时也启发着他们去发现更多的为什么。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治学做人、黄旭华院士的海防强国等院士们敬业报国、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和感悟,用他们亲身经历为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
我校关工委将院士回母校为学生作报告,与学生面对面对话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几年来,我们组织多次院士回母校活动,各二级关工委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6月27日在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学习活动中,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优势学科和教学资源,围绕地球科学理论、拓展与应用,组织学生通过微信、QQ等各种线上平台学习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开展的 “地球科学大讲坛”线上课堂第十四讲——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殷鸿福教授讲授“生命演化和人类未来”的线上课程。9月12号组织辅导员和学生认真收看了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打造的人物访谈类全新系列节目《我的学生时代》——由殷院士作为嘉宾,与学校师生、校友共同参与此期节目录制视频的播出,共同回忆了殷鸿福执教生涯中的往事。殷鸿福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最早一批研究地层古生物的科学家,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古生物地理学》,他带领团队创建了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地学与生物学结合,服务于国家目标的地球生物学方向。在近60年的执教生涯中,殷院士先后培养了近50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多人是学界优秀人才,2018年他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郭楚枫同学说,作为新时代的地质人,我们一定要聆听殷鸿福院士的教诲,做一个正直和努力的人,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为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奉献自己。莫亚龙同学说,我们要将国家需求和自身爱好相结合来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坚持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正直而努力的走下去。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做到“无怨,无愧,无悔。
活动采用在线观看视频的方式,学生们重新温习了院士们作为主讲人的一堂堂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了对院士的敬仰以及自己的报国之志。再次感受到院士强大的人格魅力,学习到院士治学做人的品质、科技报国的精神,不仅树立了职业理想、确定了职业规划新方向,也激励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决心。
在“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的学习活动中,全校各二级学院组织学生分别采取集中学习、线上分散学习、微信和QQ等多种平台方式积极踊跃参加,广大学生受益匪浅,纷纷畅谈感言,抒发心得体会。
多年来,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继承传统,积极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发扬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积极开创新思路和新举措,确保新形势下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开展。继续探索和总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优化工作平台,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再谱新篇章。




